这组老照片拍摄于1925年万宝配资,作者身份不详,是一位日本摄影师。黑白的镜头把山西大地的风光与普通百姓的艰辛生活一并定格,透过民居、田畴、劳作的身影,映出当时人们的日常与困顿。它们被收进一本名为《亚东印画》的画册中,作为日本当局向普通日本民众宣传、介绍中国的一种刊物。现在,让我们一同走近它,看看当年的光影如何讲述山西的故事。
落日余晖中的五台山。据《名山志》记载,这里有五座高耸的山峰,峰顶常年光秃,仿佛人力堆叠的土墩,因此取名五台山。五台山是中国最知名的佛教圣地之一,寺庙林立,道场众多,总数超过八十处。历史上,帝王将相多次前来此地参拜、祈福。时至今日,这里仍然是我国著名的人文风景名胜区,吸引着无数学者、香客和游客。
展开剩余69%山西五台县境内的高山峡谷。五台县因五台山而得名,境内群山蜿蜒,峡谷深切,地势起伏显著。从照片里的景象看,这些地方路况崎岖,农业生产条件极其落后,居民多依赖天时劳作,若遇到风灾水旱或其他天灾,粮食就会紧缺。再加之腐败的地方政府与日本侵略者的盘剥,普通百姓的日子格外艰难。
山西的道路。在松软的黄土地上,风与雨、人力共同作用,年岁久了道路便被深深压陷,形成了如今这般独特的地貌。熟悉山西的朋友,也许还能回忆起那些被车轮碾出的沟壑与坑洼。如今的山西,是否还能看到当年那样的地貌,仍然值得人们去寻觅与比较。
山西,黄土断崖。黄土层在岁月的侵蚀下暴露出尖利的断面,线条分明,层层叠叠的土壤像是大地的伤痕,被风雨逐渐雕刻成了不可忽视的地貌轮廓。
山西,黄土地,深深的沟壑。这组黑白老照片,经过时间的洗礼,沉淀出与彩色影像迥然不同的韵味。粗糙的颗粒、深浅的对比,仿佛把当年的风声、尘土和劳作的身影都留在影像里,让人透过光影触摸那个年代的呼吸。
山西,五台山的一处山门。从照片上看,山门的结构显得异常坚固,石砌的墙体与厚重的门扇在阳光下呈现出硬朗的轮廓,檐口粗糙而朴实,仿佛一道经受岁月考验的门楣,静静守望着山中的风物与信仰。
山西,正穿过城门的毛驴和赶驴人。画面中,一头毛驴从城门前的尘土中缓缓迈过,驮着货物,缰绳由赶驴人紧紧握着,表情专注,仿佛在催促这头牲口尽快完成这段艰难的旅程,背后是繁忙的城门与往来的人与货物的继续流动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